•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创新勤改善 筑牢立身之本

发布时间:2016/10/25   浏览次数:385

2016年7月,江西中烟南昌卷烟厂制丝车间“五星”QC小组课题《在线叶丝限长装置的研制》在全国烟草行业第27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以工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这是该厂第七次获此殊荣。据悉,该成果还在第三届全国精益管理项目发表赛和江西省第三十七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上分获一等奖,并获得3个专利授权。

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南昌卷烟厂努力的收获,亦是其多年全员创新工作的积淀所成。

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

在行业内,南昌卷烟厂规模和产能不算大、软硬件实力与行业先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却长期承担着全省烟草工业60%以上的生产重任。在差距、不足、压力面前,南烟的员工们不逃避、不怯懦,始终坚定“做一家有追求的企业”的信念,不断向行业先进水平靠拢,取长补短,奋力追赶,逐渐走出一条全员式、可持续的创新改善之路。

“过错是暂时的失败,错过是永远的失败!”江西中烟副总经理、原南昌卷烟厂厂长张胜健的这席话,是对南烟抢抓机遇、日思日进、日进日新作风的最好诠释。

南昌卷烟厂把创新视为企业立身之本,为赶超行业先进,提升企业软实力,提出“改善也是创新”的理念,引导员工将创新的重点突破口放在日常改善上,方法上瞄准一线员工最熟悉、最常用的改善工具——QC活动,依托蓬勃开展群众性QC小组技术攻关,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小改小革,改进质量、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一路走来,南烟员工用“找问题”工作法寻找改善课题,用敢于挑战的创新思维扎根各类改善活动,不断开阔创新眼界,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不少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尤其是2000年以来,QC活动、专利工作机制逐渐成熟,成为企业创新工作的“主角”,共产生300余个QC成果,取得68个专利证书,并获得行业QC成果发布一等奖7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4次。2012年,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同时连续6年获得江西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

找问题、找方法,不找借口

自2009年行业启动“优秀卷烟工厂”创建活动以来,业内改善风潮蓬勃兴起。借着这股东风,南烟人坚持“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认真剖析管理现状,查找自身问题,将创优活动作为激发职工内生动力、促进管理提升的大好良机。企业不断强化员工的改善信念:正视问题是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应该真心感谢;发现问题是高人一筹的眼光,理应获得肯定;解决问题是为企业作贡献的能力,应当予以奖励。以“找问题”工作法引导员工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该厂延续至今的一大法宝。

2012年,该厂制丝车间五星QC小组成果《新型三通球阀的研制》获得行业QC成果发布一等奖,让大家见识到了南烟人独到的“找问题”眼光。

成果发现人陈勇介绍说,三通气动球阀广泛应用于制丝生产线上料香配送管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管路走向的改变或管路通断,三球阀阀芯转体过程中,会出现三通状态,容易出现内漏,进而造成管路损耗和串料、串香隐患,直接影响卷烟生产的质量。在庞大的制丝生产线中,这个细微的异常不容易被察觉。2011年8月,在一次针对香料厨房某段管路料液损耗较大的故障分析中,该厂制丝车间技术人员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予以高度关注。

制丝车间立即成立QC小组,按照每一位成员的特长优势,合理分工,一起摸索,攻坚克难。陈勇回忆道,小组自立题研究起,从提高料香输送系统运行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出发,对在用的阀体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三通球阀,通过密封方式来消除阀芯与阀座间隙所产生的三通状态,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项成果投资小,执行效果好,具有在烟草行业香料厨房及现场全面推广应用的价值,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谈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制丝车间技术组的“老前辈”、科技项目“带头人”熊海鹰感慨万千地说:“原来自己只把眼光局限在手头的工作上,运用‘找问题’工作法后,发现不少细小的改善也能为企业创造不小的效益,真的让我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燃烧起对专利工作的热情。”一句话,真实反映出南昌卷烟厂技术人员的心声。

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近年来,南昌卷烟厂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是内功”的这个基本定位,将工作重心转入降成本、减消耗、创价值上,努力发挥江西中烟龙头企业的标杆作用,不断向行业一流卷烟工厂目标迈进。

厂长罗飚多次强调,全厂上下要发扬工匠精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要坚持创新的思维、求实的作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真正把履职尽责落到实处;要讲奉献、有作为,铁骨克难,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在挑战面前决不服输。

2011年,该厂卷包车间成立改善小组,自主研发并加装了一套节电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卷烟机停待机后,会延时发出提示信息,自动关闭正在空转的料斗和风机电机,解决了长期以来PASSIM/ZJ19卷烟机料斗和风机系统在停机空转状态下电机实际功率超载的问题,大幅降低了机组日常生产空转时间和卷烟机停待机电耗。据测算,加装后,一个月内一组卷烟机可节约电能2200度,停待机电耗降低41%。该节能装置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并在行业第23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二等奖。

QC小组成员在进行新装置的离线带料测试 /凌斌 摄

2013年,该厂制丝车间启动《在线叶丝限长装置的研制》课题研究,遇到了开展QC活动以来最大的难题。抽调的成员都是车间QC活动的骨干,创下人数最多、学历最高的纪录。同时,课题攻关前后历时2年,也创下数据最多、实验最多、耗时最长的纪录。参与人陈勇回忆说:“当时挑战真的挺大,我们用‘头脑风暴法’设计了多个方案,既设计出离线样品,又制作了在线样品,并分别依据三种打刀方式、两种控制方式、三种导轨方式、四种导轮完成了50多次带料离线测试,工作量和数据量前所未有。”负责制表分析的彭云、胡超介绍说:“当时,几个月测试下来,每一批高档卷烟生产时的长丝率下降比例、感官质量指标、人工和设备节约费用情况都形成了记录和分析,分析量和难度也前所未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线叶丝限长装置投入使用后,转换模式切换由原来的382.7分钟降为5分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该课题成果属于行业首创,在业内引起了不小反响,尤其对于高档烟产量不大、切丝机备用设备不多、频繁进行定长切丝改造的烟草加工企业提高叶(烟)丝结构有巨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创新来自队伍,队伍得益于机制

为了鼓励技术课题攻关,提升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南昌卷烟厂积极发挥改善平台作用,成立生产、质量、设备、成本、人力资源等8个矩阵式课题组,搭建起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改善平台,让员工在点滴的改善成果中,不断增强追求优秀的信心,迸发持续改善的毅力和智慧。每年,除了开展QC专题培训外,还开展年度改善课题攻关工作,定期开展厂部、车间级课题发布,努力营造人人懂QC、爱QC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同时,充分发挥QC活动骨干的带动作用,加大对年轻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的培养力度,并出台相应激励办法,增强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QC活动,发布QC成果,培养员工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南昌卷烟厂领导班子坚信,任何一项改善创新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任何一项改善创新工作的开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一支高质量的队伍。在南昌卷烟厂,队伍建设始终被放在改善创新工作最根本的位置,被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2009年以来,该厂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改善课题小组”“专利发明先进个人”“改善明星”,企业上下参与改善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个个含金量颇高的QC、专利成果在全省系统、行业内大受好评,员工的智慧财富聚沙成塔,一座宝贵的“南烟”知识宝库已现雏形。

(作者单位: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卷烟厂)